票房与口碑反差大 1010310452127916.png ![]() 截至目前,《志愿军2》的票房已达到9.29亿,超越了前作。网友和评论家的反馈却并不乐观,许多观众在社交媒体上肆意吐槽,认为影片不仅缺乏逻辑,而且情感线生硬,急于为故事增色反而使得整体观感大打折扣。 人们本期待影片能聚焦关键的历史瞬间,叙述抗美援朝期间的艰难与悲壮,没想到却在陈凯歌导演的操刀下变得逻辑混乱。“挖地道一天就能挖到敌军脚底下”这样的桥段,无疑让观众怀疑导演的创作细腻与历史的尊重。 唐国强发声:重视历史的责任 如今,唐国强作为《志愿军2》第一部的主演,针对续集的质量做出了尖锐批评。他在与编剧的讨论中指出:“凯哥作为一个大导演,这是一个作为历史留下的影片,你现在弄的成了商业片了。”更令人失望的是,在续集中,他饰演的毛主席的角色被完全删除,这样的决定引发了唐国强的抗议。 历史题材影片不仅仅是一桩商业买卖,其中蕴含的重大历史责任感与尊重,才是创作的初衷。观众期待的不仅是视觉享受,更希望通过影片感受历史的厚重与先辈的奋斗精神。而《志愿军2》在这一点上显然做得不够,失去了历史的根基。 角色塑造同样薄弱 除了剧情与逻辑问题外,《志愿军2》在角色塑造上的不足也被观众广泛指责。影片中,张子枫饰演的角色几乎成了边缘人物,缺乏足够的深度与情感,而陈飞宇的角色设计更是让观众对他的表演产生疑问。失忆梗的使用,虽说是为了增加戏剧性,但这并无法掩盖角色塑造的乏味与浅薄。 与《长津湖》相比,这部续集无疑在角色多样性与情感深度上大打折扣。后者通过多角度刻画,让观众在战斗的紧张间隙见证人性的光辉与温暖,这种对比下,显得《志愿军2》的创作显得粗糙和草率,尤其是在叙述历史时的态度更显得轻浮。 结论:理应重新审视与反思 尽管《志愿军2》在票房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,但不少观众认为,这样的成功并不应掩盖影片本身的缺陷。电影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内容与质量,而非单纯的流量和票房。唐国强的吐槽其实也是对整个行业的一种警示:历史题材作品需要更多的敬意与责任,而不能成为商家的流量工具。 在期待未来电影的同时,也希望后续的《志愿军》系列能真正回归对历史的尊重,寻求更具深度与广度的故事改编,将那些为国家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。毕竟,好的电影不仅要有票房,更要有心灵的共鸣与思考。 1010310452127917.png ![]() 你觉得这部《志愿军2》到底好不好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与我们分享你的看法。 欢迎坛友积极讨论交流 社区因你而精彩! |
你可能喜欢
-
2025-01-24
-
2025-01-13
-
2025-01-12
-
“浦西明珠”代言东方明珠!上海东方明珠官宣唐嫣担任形象大使:“欢迎归来,璀璨明珠”
2025-01-05
-
2024-12-17
全部评论6